yipianyun
发表于 2014-10-10 07:31
本帖最后由 yipianyun 于 2014-10-10 07:33 编辑
续前
误区5:不问条件的套用文字结论。
任何理论、公式、参数或者功能说明都是建立在相应的条件下,并受某些因素制约。条件变了,前提变了,结论也有可能发生变化。
就说最常用的电阻器,其阻值是在相应的环境温度,特定的测试功率以及确定的频率(通常是直流)等等制约下,才能有确定的量值。何况更为复杂的器件甚至设备、系统。
简单化的纸面数字来作为结论去推论更多结论会怎么靠得住。可偏偏一些人却热衷于这些简单结论,并以此作为依据。
前些时候,在一个专业网站讨论两个点声源在另一点得到叠加的声压级时,便出现了书本知识与实际情况的冲突。有人提出在书本知识里,两个同频率,同相位的点声源相叠加,将产生6dB的增量,由此被测点的声压级应该是单一声源产生的声压级加6dB。
到了实际情况,这个结论的前提条件是很难满足的。单就同相位这一点就制约了绝大多数计算结果。
就说是人们推崇皇帝位,也无法保证测试点与发声点绝对成为等腰三角形,只要有一点点偏差,就会因为程程差的出现而无法保证相位的一致。更何况实际上大多是一个听音区。
若不是等腰三角形又会怎样?
那就是一个复杂结论。不同的频率就会有不同的相位差,就会有不同的合成增量,仅仅这一点,就能让原本平坦的频响曲线变得凸凹不平。
通常的说,频率越低,波长越长,相移角度就越小,也就越能近似为同相位,其增量也就越接近6dB。反之,越是高频率,就越是难以保证同相位,其增量会小于6dB。一种近似计算就是平均增量为3dB。总的趋势就是低频的较多增强和高频的较少增强。在频谱分析中,所呈现的是梳状滤波器效应。
正常立体声音乐中,两通道的声音为同频的情况非常多。原始作品中的虚拟声像点,只要不是某一声道的方位,都有两声道同时出现的信号(也就是同频信号),只是随着声像点的不同,两声道的幅度有不同的比例。而位于中心的声像点,则两声道的同频信号是相等的。这些同频信号称之为相干波,在有声程差的情况下就有出现梳状滤波器效应的结果。
由此看来,一个简单地因素,就能让原本良好的系统变得面目全非。仅从纸面的结论又怎么能靠得住?
再说最容易被人挂在嘴边的欧姆定律,有时也似乎不那么管用。在电子线路中,非线性器件比比皆是。它们之所以称其为非线性,就是因为它们的伏安特性曲线不是一条直线。换句换说,也就是它们的电阻不是一个常数。硬要用欧姆定律来套,会显得非常麻烦。于是,便出现了有源近似等效。有些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近似等效为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支路。这样就在一定条件下取得简单地交流等效分析的便利。但是,无论如何也还不能忽视前提条件的制约,否则就会有很大误差出现。
有些纸面上的有些结论,似乎无以辩驳,总该可以拿来做依据了吧?其实也不一定。
未完,待续
zjize
发表于 2014-10-10 08:43
早上顶一顶,看一看!{:1_154:}
yipianyun
发表于 2014-10-11 05:35
续前
前些时候有论坛讨论JBL4700音箱问题,并且大多数论坛的结论是它属于家用Hi-Fi类型,也有一些将它定位专业的说法。这就涉及了该音箱是家用还是专业场合使用的问题。从能够找到的资料情况看,有的资料注明是Hi-Fi类,有的注明是剧场扩声类。并没有提到家用。
那么,为什么出现了它属于家用的说法呢?
问题就出在Hi-Fi的提法。按照通常理解,Hi-Fi是发烧的代名词,特别是在中国,凡冠以Hi-Fi的,都理解为发烧,这本身就是一个误区。Hi-Fi从它一开始,就没有定义为是家用类型还是专业类型,而是对系统性能的一种界定,专业就不能Hi-Fi了吗?就说录音的监听系统,肯定会归类为专业。若录音的监听不能做到Hi-Fi还谈什么扩声还原的Hi-Fi,有几个扩声的重放能脱离录音而独立存在,家用的发烧更是如此。所以应该说,Hi-Fi的源头是专业。如果说专业设备也按Hi-Fi标准设计,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Hi-Fi不是家用的“专利”。
那么4700适合什么样的场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更接近专业使用还是接近家庭使用?
确定一件事情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有准确的判断。
从技术参数看,4700没有标称最大声压级,只标称有效值功率300W,灵敏度94dB。用这两个参数可以换算出有效值声压级约为118dB,换算成最大值声压级为124dB(与有效值相差6dB)。两只音箱的合成声压级需要加3-6dB,在考虑室内混响因素,还要加3dB,总的声压级贡献约为130dB。
如果在4米距离聆听,减12dB,约为118dB。如果在8米距离聆听,减18dB,约为112dB。如果在16米距离聆听,减24dB,约为106dB。
这是什么概念?
最大声压级106dB刚好是国家标准规定的1级歌舞厅的技术指标(2级是103dB)。显然,中国的家庭,很少有16米的聆听距离,也很难用歌舞厅的声压级标准。
当然,既然是高级系列,适用对象应是“富豪”阶层,这个阶层的家庭有大面积听音环境的也不是没有,在生产地的美国,就更普遍。所以,说它家庭使用也不能说离谱。
再说家庭的合理声压级是多少?
若作为一种休闲的轻松听音乐,90dB左右比较合理。若考虑4倍的储备功率,最大声压级应该是96dB,与上面计算的数据106dB刚好相差10dB。这个数字相当于在4倍储备功率的情况下,又增加了10倍功率的量。而且是在16米距离情况下的聆听。
若强行将音量降低到合适的声压级,就意味着功率只开到四十分之一!这个数值还没有超出音箱非线性工作区(所有音箱都有最佳线性工作区)。付出的代价是音质的大幅度降低。
由此可见,4700用于剧场的定位是更符合它的特性的。
未完,待续
zjize
发表于 2014-10-12 01:15
顶上,卤主继续!
yipianyun
发表于 2014-10-12 08:11
zjize 发表于 2014-10-12 01:15
顶上,卤主继续!
谢顶贴。昨天有来访,未写新的内容,今早无续篇。抱歉
zjize
发表于 2014-10-12 15:13
yipianyun 发表于 2014-10-11 05:35
续前
前些时候有论坛讨论JBL4700音箱问题,并且大多数论坛的结论是它属于家用Hi-Fi类型,也有一些将它定位 ...
怎么换算的?我没有搞懂什么功率只开多少是怎么出来的?
家庭用太高灵敏度也未尝不可吧?
yipianyun
发表于 2014-10-12 15:58
zjize 发表于 2014-10-12 15:13
怎么换算的?我没有搞懂什么功率只开多少是怎么出来的?
家庭用太高灵敏度也未尝不可吧? ...
前面说到,4700在16米距离聆听,最大声压级可达106dB。而家庭使用,适合的声压级是90dB以内,有大约16dB的差值。若在8米距离聆听,最大声压级可达112dB,差值就增加为22dB。按照换算,每增加一倍功率,声压级变化3dB。22dB就要翻7翻还要多,7翻就是128倍。也就是说,音量开到90dB以内,只需要额定功率的128分之一。这样的状态,音箱不可能正常工作(不是它的最佳功率输出状态)。
这就好比说,你要买一辆一个人开的跑车,有人让你开一辆装128人的大轿车,这样你还能去参加赛车吗?
yipianyun
发表于 2014-10-12 16:18
再说功放,不少人给4700配功放时,都提出功率要大于音箱的功率,假设也是300W,那么功放也要调到很小的功率。300W的甲类功放可定不现实,而甲乙类功放在小信号输出时,就不可以免的会有交越失真,这也是常识。
无论是音箱还是功放,合理的功率余量是2-5倍,10倍余量就要“咬牙”了,现在是128倍,将是一个什么情景?
家庭常用的音箱合理功率不超过30W(有效功率,最大功率120W),灵敏度90dB以内,以86dB计算,在4米距离聆听,最大声压级101dB,是10倍的功率余量,已经很大了。我实测过不少扬声器单元,家用的6.5吋,标称有效功率30W,实测几乎没有能达到的,所以说,这个10倍余量是虚的,实际达不到。
现在有不少全频单元,功率只有3W,听上去也还算正常,只是缺少了功率余量,大动态的保真度有点欠。
zjize
发表于 2014-10-12 21:03
说得不错!我现在用的全频单元只有9W,功放功率10W。
zjize
发表于 2014-10-12 23:06
yipianyun 发表于 2014-10-10 07:31
续前
误区5:不问条件的套用文字结论。
任何理论、公式、参数或者功能说明都是建立在相应的条件下,并受某 ...
楼主的见的真是专业啊!从没有见过如此专业的见的!
PF!这段相当同意!
yipianyun
发表于 2014-10-13 08:41
续前
误区6:不善于或抵制逆向思维
在发烧友中,不少人喜欢顶级,极致这样的词描述设备或一种做法。其实,任何事情都没有极致,反而却有相对的最佳。过高或过低都不好,适中反而更好。于是就引出了一个新问题,一些明显看上去应该越发展越好的事情是不是有到了一定限度应该向相反发展的可能。
前面提到的线材传输特性和音响听觉下潜与低切的关系都是向相反发展而得到更良好表现。
在数学中,导数中的驻点,或常说的拐点,都是最佳值的表现形式。大了和小了都不好,适中才最好。
这让我想起了学高等数学遇到的一道题。架设高压输电线的铁塔需要很高的成本,加大间隙可以减少铁塔数量,降低成本。可是间距加大以后高压线的承受拉力就要加大,线材成本又要上升,将这两个因子导入方程式在求导,就得到了驻点(拐点)值。这个题的结果说明,间距不是越大越好,而是一个特定的间距所得到的成本最低。
音响系统的各因素取舍,就是每时每刻在做数学题,也有许许多多的最佳值。有的很容易被理解,有的则不容易理解,成了很多人的偏见。
例如:在扬声器单元环节是不是灵敏度是不是越高越好。
扬声器的灵敏度是一个重要参数,高灵敏度指标的好处能列出很多。但是取得种种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问题。好处的增多与问题的增多这本身就是多因子的数学问题,也必然有一种“平衡”的拐点。
说这些也许还不容易理解,现在举其中两个例子来说明高灵敏度带来的问题。
扬声器的电声转换是可以互逆的,加入电流它能出声,对它说话他就能变成电流输出。其实电动扬声器的基本结构和动圈话筒没什么两样,只是大小不同,使用材料不同。
扬声器发出的声音遇到临近的反射面,就形成反射波“回传”到振膜,又通过扬声器的电磁互逆功能,变成电流与原始的驱动电流叠加,成为电流失真。如果所用功放的控制力足够好,不会对功放产生多大影响,控制力不好的功放将构成功放的连锁反应,使得输出电压信号跟着失真。
对于扬声器环节,失真是肯定会发生的,因为单元的阻抗不会为零,也就不可能完全抑制这种寄生变化。
再来看不同的灵敏度所产生的这种失真有什么不同?
灵敏度的内涵是功率与声压级的相互关系。驱动功率在产生声压信号时,灵敏度越高,声压级也越大,所表示的是转换效率。既然电信号转成声信号的效率高,也意味着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效率也高。那么好了,声反射的寄生影响在高灵敏度单元中,反过来产生的电信号也会更大,它对失真的贡献也随之加大了。
不要小看声反射作用,扬声器单元的峰谷主要来源中,近次反射是第一位的。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首先在特定条件下测试音箱(或单元)的频响特性曲线,然后再单元后面只支架与振膜很近的部位粘上有吸引作用的海绵,再重新测试频响曲线。你会发现,这时的峰谷会明显减少。这些峰谷,就是近次反射造成的。
提高灵敏度的另一个例子就是高饱和磁性材料的使用。近年来不少厂家都先后大量使用钕铁硼材料。由于它的磁饱和强度大,有利于提高单元的灵敏度,降低单元的热损耗,提高单元的输入输出功率等等。
但是,关于钕铁硼磁钢制作的扬声器单元音质不如过去常用的铁氧体磁钢音质好这样的评价,已经听到很多人提到了。
重要的是钕铁硼材料有良好的导电性,而环状的外形就相当于一个短路环。了解扬声器设计的都知道,短路环所产生的感应涡流现象能改变磁感应反作用力。不同的短路环形状,不同的尺寸,不同的安装位置就会带来不同的特性变化。优秀的扬声器单元,常常人为的加入多片短路环,分布于不同的位置,用来增强灵敏度和改善频率特性。但是,实验证明,外磁路的短路环对音质提高有很多不良影响。而钕铁硼磁钢大多放置于外磁路,对音质影响大多是负面的。
可以说的例子还很多,不赘述了。
zjize
发表于 2014-10-13 13:54
支持卤煮!
我有转到无忌,但朋友报怨这里不注册就不能看贴。@简单,@酒池肉林,能否改为不注册就可以看贴?
yipianyun
发表于 2014-10-13 14:38
zjize 发表于 2014-10-13 13:54
支持卤煮!
我有转到无忌,但朋友报怨这里不注册就不能看贴。@简单,@酒池肉林,能否改为不注册就可以看贴 ...
谢谢你转给更多地网友。
免除注册才能看帖这个建议非常好。几乎所有论坛都是这样的,只是不注册不能回复。
zjr66161
发表于 2014-10-14 17:16
yipianyun 发表于 2014-10-5 07:50
续前
关于木桶效应和兼容性问题暂时说到这,这个问题展开说会有很大的难度,如有必要,另开一贴,专门说说 ...
原来帖子转到这边了...
zjr66161
发表于 2014-10-14 17:17
zjize 发表于 2014-10-5 12:32
这一段说得真的是太对了!
我不喜欢买国内的所谓发烧片片就是这人原因,国外的录音,大部分听起来都平平 ...
才叫“口水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