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蚊子咆哮 于 2015-11-17 19:25 编辑
蔡澜:
我们从前喝日本酒,那管得那么多,有酒精就是。很奇怪,每一瓶都好喝。一点八公升的,一下子就喝完。
经济起飞的八九十年代中,出现了所谓的「大吟酿」,日本人看到法国红白酒那么值钱,眼红,非制造出贵酒来卖不可。
「大吟酿」为甚么身价百倍?主要是浪费。有些暴发户酒商,认为米粒的外层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多,影响酒味,就把它削掉。
削掉百分之三十,剩七十的叫「纯米酒」,加了酒精的叫「本酿造酒」。
削掉百分之四十,留六十的是「特别纯米酒」,加酒精的分别称为「吟酿酒」和「特别本酿造酒」。
削掉一半的,就是「纯米大吟酿酒」,加了酒精的叫「大吟酿」。
有一些传说,米在蒸成饭时发出的香味一下子就消失。日本人发明了一架机器,在米发出蒸气时吹出冷风,把气体凝固,掉落回饭中,这才是「大吟酿」的香。
没亲眼看到。不过,「大吟酿」要冷喝是事实。
总之,我们喝日本酒,最先分别出它是「辛口」和「甘口」。前者较辣,后者甜。日本人认为经济大好的时候才流行喝辣酒;经济一衰退,人人苦口苦脸,还喝甚么「辛口」?当然流行甜的。
辛口和甘口我都喜欢,不呛喉的就是好酒。好酒的定义,和食物一样,应该基于又好喝又便宜,「大吟酿」已失去这资格。
而且所有「吟酿」酒,都是后来才把酒精加进去的,当然没有自然酿出那么好。
「大吟酿」一瓶七点五公升的要卖到一千港币以上。有些香港人不会喝,还叫餐厅烫热了喝,香味全失。
真正会喝的人,只欣赏未削过的米酿成的所谓「普通酒」,不去碰造作的「大吟酿」。
47878 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