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蚊子咆哮 于 2015-11-18 23:26 编辑
这是个得罪人的题目,或多或少的会涉及很多人,不过没关系,对事不对人,说的对与不对仅供参考,也欢迎参与讨论。本人水平有限,肯定有不少错误观点,提前致歉。
误区1:木桶效应绝对化。
木桶效应是一个超越音响领域的更广义名词。其含义是,木桶是一块一块竖向木板围成的,若那块木板短了,所存的水,就会因为这块短板而达不到应有的水面高度。以此来比喻一个系统中“短板”的危害。
在音响系统中,也有不少人用木桶效应来描述其中的薄弱环节是短板。
而现实系统中,很难用一个比喻来衡量一切,比喻有时恰当,有时不恰当。以扬声器单元来说,它是电声转换器件,能把电压电流转换为振膜的振动(是机械表现)。那么这个机械运动能不能反过来产生电流电压呢?也可以,运动线圈切割磁力线就能产生感应电流,这是基础物理知识。
几乎所有的单元都有不同程度地频响峰谷。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机械谐振作用,例如声波在邻近的反射面造成的反射波,与振膜原始振动叠加,就有某频率增强和某些频率减弱的情况发生,这种谐振所产生的外力又会形成电气特性的某些变化,反过来影响功放等电气设备。
现在来分析这些峰谷应该归罪于单元还是功放?表面上看,是单元的机械作用产生的问题,应该归罪于单元。可是我们常常发现,良好的功放也能部分的抑制这些峰谷。这就是常说的控制力。这是因为电气的变量可以在功放的电阻尼作用下形成反作用。由此看来,单元的缺陷来源和功放的抑制能力都能对听觉产生影响。
如果把这两个因素简单地用木桶效应来比喻,就变成了两个问题的相互独立,要不是你的问题,要不是他的问题。
我在早期生产过音箱,自然是缺陷很多,特别是单元问题让我感到了提高音质的瓶颈。但是,有一次搞到了当时品质较好的德国一款功放。接上以后,声音立刻变了。音箱的问题本来是经过严格测试而客观存在的,怎么功放改变了它的听觉?从那时起,我就朦朦胧胧的感受到了包容性这个无形的作用存在。
功放中的环路反馈,把功放的各个环节都连成了一个完整系统,反馈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整体的较大开环特性,去包容某些具体环节的缺陷。而电声之间,电路与电源之间,设备与设备之间,也有许多不同形式的耦合现象,起到相互间的作用。
当然,包容是有主次的。这一环节对那一环节的包容可能不如哪一环节对这一环节的包容。从这个意义说,作用大的环节就成了效果最大化环节。若能找到这一环节,就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此说它是短板也不是不可,所以我的题目是不要把木桶效应绝对化。
未完,待续
| . . 厽注 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