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
误区4:意识决定存在
推论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因为过去的经验或已形成的理论让人们具有了推导结果的能力,有了根据某些技术特征预见可能出现结果的能力。
凡事都是一分为二的。推论是智慧的表现,同时又是理智的障碍。
按照唯物的世界观,是存在决定意识。经验也好,理论也罢,都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存在),经过人的总结逐渐变成经验(有的经验是久而久之的不断重复而无意识的形成为习惯),生成为理论。
一旦形成经验,形成理论以后,人就常常有了一种懒惰行为,凡是与这些经验和理论的条件相吻合,就按照过去的经验和理论直接推断出结果,免除了实践过程。
可现实情况却经常和人开玩笑,经验和理论往往靠不住。违背过去经验和理论的事情频频发生。
一个被无数人传述的例子很有说服力。两杯水,一杯温度高,一杯温度低。同时将它们放入冰箱冷冻,问你哪一杯先结冰?几乎人人都不加思索的认为是温度低的那杯水先结冰。而真的看完这个实验以后,给所有人当头一棒。结果竟然是温度高的那一杯先结冰。这个实验经过无数的反复,结果都是一样的。
人们的预期为什么都错了?
按照人的习惯思维,温度高的水离冰点的温差大,温度低的水离冰点的温差小,温差大的必然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达冰点,所以晚结冰是顺理成章的。这就是推理过程。
而实验结果却告诉人们,恰恰是温差小的那杯水反而晚结冰!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那是理论工作丞待解决的问题。有人设想是热量也具有惯性,温差大的水降温速度快,这种快速具有惯性,于是能在接近冰点的时候在惯性作用下比温差小的水更容易进入冰点以下。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说或者猜想。
实际上,科技进步常常蕴藏在那些出乎预料的思路中。越是大多数人难以理解,就越容易产生创造性。
我国的专利审查有一个创造性的判断。如果大家都能很容易理解的技术,称之为“显而易见”,就不具备创造性。不具备创造性就不符合授予专利权的条件。而绝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这些无法理解的又恰恰是某种技术偏见,谁若克服技术偏见提出的有效方案,就具有了创造性。
反过来说,这世上只要有创造性存在,就免不了会不断打破“因循守旧”的老经验和习惯认识。
在音响领域,含有技术偏见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例如:一套系统听觉上感到下潜不够。按照大多数人的理解,如果让信号源的频带尽量向下延伸,就能有所改善。可是偏偏有人提出,切掉30HZ以下的频段,让信号的频带不那么宽会如何?
实验结果,这样做了反而感觉下潜程度得到了改善!
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已经被专业音响广泛接受的做法。几乎所有的专业音响系统都具有低切功能,有经验的调音师也常常切除这个低音成分。所得到的是更加良好的听觉感受。
再说线材之争。系统中将一段品质不太好的线,换成优质线以后,听感有了改善。这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认为是优质线的传导特性更好,于是发生了变化。而实际情况却不一定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如果原来不太好的线材不拿掉,而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一条优质线材其结果会怎样?
毫无疑问,从传导特性的角度,增加一条线肯定要比原来的传导特性要差,最多也就是与原来接近,所以,至少传导特性不会提高。
实验结果说明,这种情况下,听觉感受依然得到了提高(这里排除音响工程中较长的信号传输线和较长的音箱传输线情况)!
由此看来,改善传导特性是一个技术偏见。是人们推论出来的结果。当这个结果与事实有出入时,它就是错误的结论。
纵观科技发展史,很多成就都是科学家无意识发现的。而科学家之所以是科学家,就是因为他们能抓住一些“反常现象”深入研究,最终得到重大科学成果。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