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yipianyun

玩音响最容易出现的误区

[复制链接]

361

主题

2

精华

137

威望

禁止访问

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10-6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置顶,等卤煮更新!

194

主题

1

精华

283

威望

荣誉会员

Rank: 5Rank: 5

荣誉会员

QQ
发表于 2014-10-6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俩字,楼主的帖叫「人气」我的帖叫「气人」⋯楼主用心至极,好人一枚!顶⋯
分享    思辨   涨 姿势

20

主题

1

精华

179

威望

超级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0-7 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前


为什么瞬态互调失真和前历效应能在听觉上改变“频率效果”呢?

先说瞬态互调失真。

我们知道,一个陡峭的阶跃信号到来之时,由于放大系统中存在寄生储能“元件”(等效的或实际存在),很难立刻将信号从输入端传递到输出端,需要之后一个短暂的时间。这时由于输出端还没有信号,也就没有反馈电压(或电流)的发生,以至于整个环路几乎是处于开环状态。其增益远远大于闭环,倍率就是反馈深度的倒数。反馈深度越大,这种开环增益也越大。

而当系统的寄生储能经过短暂的过程以后,传递开始转为正常,反馈环的功能恢复。由此看到,反馈作用是滞后一个短暂时间的。而反馈恢复到发挥抑制作用,任然因为这种滞后,需要一个短暂时间。由于这种滞后,在输出信号能看到什么?就是阶跃信号到来的一瞬间,有一个周期极短的脉冲。这个脉冲是短暂反馈失控造成的。这种突跳现象就是瞬态互调失真。

由于瞬态互调失真总是伴随着陡峭的阶跃信号,其陡峭程度越高,高频含量也越多。所以,听觉上,瞬态互调失真会带来原来没有的高频成分。

这中高频成分不是对频响特性的调节,而是一种时域过程的短暂瞬时高频成分。应该与频响特性区别对待。

再来说前历效应对听觉影响问题。

前历效应也是储能元件作用的结果。所不同的是,这种储能元件大多是实实在在的,而且数值较大。例如耦合电容、滤波电容、变压器等效电感、分频线圈等等。

这些储能元件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往往数值较大。从储能开始到动态平衡,有时需要几秒到十几秒。这个时间将对应于一组较强音乐信号的末尾余音段。

前历效应的负面效果是由于系统经历强信号的作用而降低后续弱信号的传递系数的现象,甚至形成声阻塞而传不过去。这就给听觉拖尾的弱信号带来了问题。我们知道,音乐的拖尾信号中,所包含的大多是器乐的泛音和建声造成的混响成分。而泛音的减少,必然感觉乐器的高频成分和低频成分的缺失。泛音中的高频成分来自器乐本身,泛音的缺失将降低器乐的质感,听觉上好像高音不足了。而混响中则包含了从高到低的全音域。由于建声处理的局限性,低音的混响时间往往长于高音。而这些混响成分的低音拖尾减弱,在听觉上会感到低音减弱了。

高音和低音在听觉的减弱,还来自中频失真的声掩蔽效应,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由此可见,前历效应也不是直接改变频响特性,却在听觉方面感到了频响变化的错觉。

前历效应与瞬态互调失真还有一个明显区别就是:前历效应必须同时满足有储能元件和具有偶次谐波失真这两个条件;瞬态互调失真则需满足含有储能过程(微小到不需要实际元件的等效电容或电感)和深度负反馈两个条件。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钱 +40 收起 理由
景上如画 + 5 + 4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361

主题

2

精华

137

威望

禁止访问

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10-7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卤主这个文章真是太好了,希望能转到无忌,想看看那边的高手们有什么看法。

20

主题

1

精华

179

威望

超级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0-7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zjize 发表于 2014-10-7 09:56
学习中!
卤主这个文章真是太好了,希望能转到无忌,想看看那边的高手们有什么看法。 ...

过奖了。这帖子还不能称其为文章,边想边写就是闲谈。过去写过不少帖子,都是在一个网站先发出来,然后一边讨论一边完善,都写完了还要完整的改一遍,最后才考虑是不是在别的网站转发。
写稿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至少是把脑子里的东西条理化,参与讨论以后就更有助于提升了。我还是希望这里能把讨论开展起来,对所有人都是一种提高。
若想把这个网站发展壮大,转发帖子也是一种方式,在别的网站只发一部分,然后链接到这里看原文,有助于人气的提升。

361

主题

2

精华

137

威望

禁止访问

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10-7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办法好!可以一湿!

1

主题

0

精华

12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发表于 2014-10-7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文章。学习了。O(∩_∩)O谢谢

20

主题

1

精华

179

威望

超级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前

误区4:意识决定存在

推论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因为过去的经验或已形成的理论让人们具有了推导结果的能力,有了根据某些技术特征预见可能出现结果的能力。

凡事都是一分为二的。推论是智慧的表现,同时又是理智的障碍。

按照唯物的世界观,是存在决定意识。经验也好,理论也罢,都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存在),经过人的总结逐渐变成经验(有的经验是久而久之的不断重复而无意识的形成为习惯),生成为理论。

一旦形成经验,形成理论以后,人就常常有了一种懒惰行为,凡是与这些经验和理论的条件相吻合,就按照过去的经验和理论直接推断出结果,免除了实践过程。

可现实情况却经常和人开玩笑,经验和理论往往靠不住。违背过去经验和理论的事情频频发生。

一个被无数人传述的例子很有说服力。两杯水,一杯温度高,一杯温度低。同时将它们放入冰箱冷冻,问你哪一杯先结冰?几乎人人都不加思索的认为是温度低的那杯水先结冰。而真的看完这个实验以后,给所有人当头一棒。结果竟然是温度高的那一杯先结冰。这个实验经过无数的反复,结果都是一样的。

人们的预期为什么都错了?

按照人的习惯思维,温度高的水离冰点的温差大,温度低的水离冰点的温差小,温差大的必然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达冰点,所以晚结冰是顺理成章的。这就是推理过程。

而实验结果却告诉人们,恰恰是温差小的那杯水反而晚结冰!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那是理论工作丞待解决的问题。有人设想是热量也具有惯性,温差大的水降温速度快,这种快速具有惯性,于是能在接近冰点的时候在惯性作用下比温差小的水更容易进入冰点以下。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说或者猜想。

实际上,科技进步常常蕴藏在那些出乎预料的思路中。越是大多数人难以理解,就越容易产生创造性。

我国的专利审查有一个创造性的判断。如果大家都能很容易理解的技术,称之为“显而易见”,就不具备创造性。不具备创造性就不符合授予专利权的条件。而绝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这些无法理解的又恰恰是某种技术偏见,谁若克服技术偏见提出的有效方案,就具有了创造性。

反过来说,这世上只要有创造性存在,就免不了会不断打破“因循守旧”的老经验和习惯认识。

在音响领域,含有技术偏见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例如:一套系统听觉上感到下潜不够。按照大多数人的理解,如果让信号源的频带尽量向下延伸,就能有所改善。可是偏偏有人提出,切掉30HZ以下的频段,让信号的频带不那么宽会如何?

实验结果,这样做了反而感觉下潜程度得到了改善!

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已经被专业音响广泛接受的做法。几乎所有的专业音响系统都具有低切功能,有经验的调音师也常常切除这个低音成分。所得到的是更加良好的听觉感受。

再说线材之争。系统中将一段品质不太好的线,换成优质线以后,听感有了改善。这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认为是优质线的传导特性更好,于是发生了变化。而实际情况却不一定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如果原来不太好的线材不拿掉,而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一条优质线材其结果会怎样?

毫无疑问,从传导特性的角度,增加一条线肯定要比原来的传导特性要差,最多也就是与原来接近,所以,至少传导特性不会提高。

实验结果说明,这种情况下,听觉感受依然得到了提高(这里排除音响工程中较长的信号传输线和较长的音箱传输线情况)!

由此看来,改善传导特性是一个技术偏见。是人们推论出来的结果。当这个结果与事实有出入时,它就是错误的结论。

纵观科技发展史,很多成就都是科学家无意识发现的。而科学家之所以是科学家,就是因为他们能抓住一些“反常现象”深入研究,最终得到重大科学成果。

未完,待续

20

主题

1

精华

179

威望

超级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pianyun 于 2014-10-8 10:10 编辑

续前

这是无效楼层

361

主题

2

精华

137

威望

禁止访问

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10-8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等着看,先顶下!

20

主题

1

精华

179

威望

超级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前

看到这,可能还是难以打消一些人的疑虑。无论怎么想,切除低音以后还会得到更好地低音感受,这话听着就是矛盾的。

那么,我们还是从现象开始展开说说。

一些善于观察的朋友可能看到过这样的现象,一对品质不太好的国产音箱和一对品质好一点的进口音箱播放相同的音乐。听觉上,品质好一点的音箱低音下潜明显好于品质不太好的那对音箱。这时你注意观察扬声器单元,会发现品质好的扬声器振膜反而幅度小一些。

毫无疑问,看得见的振动肯定是超低频,二十赫兹以上的频率很难用眼睛鉴别。这就可以反过来说,这时品质不太好的音箱反而含有更多地超低频成分。这种情况在没有输出变压器的石机更加明显。

那为什么超低频含量多了会影响低音的下潜感受呢?这是因为,低于30HZ的声音,人的听觉就已经很不敏感了,有它和无它对听觉贡献并不大。而它的存在对电路系统和电声转换系统(扬声器)却存在不良的问题。由于越是频率低,振幅就越是大(在相同的声压级情况下),振幅越大就越容易产生失真。失真成分又可以等效为高次谐波,这些高次谐波反过来又对可闻低音产生声掩蔽效应,减弱这些低音的听觉。

更重要的方面是,失真的超低频成分还能在储能元件(电容器)上面出现电荷积累,由此形成前历效应,阻碍可闻低频信号的传输。听觉下潜的减弱由此就可以理解了。

现在来看为什么品质好的音箱能看到的振膜幅度小?

扬声器的非对称振动是非线性失真的重要成分。它主要来自导磁板与T铁之间狭缝的磁力线对称性,振膜支撑系统的对称性以及音圈插入和拔出磁间隙时所产生不同自感系数这三个主要方面。品质良好的扬声器单元很注重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这种不对称因素,提高振动过程的相对平衡。

我自己做过这样的实验。原本视觉振幅较大的国产扬声器单元,在T铁中心柱上固定一个钕铁硼磁柱,它的极性与原有的磁性相对,这样就改善了磁间隙的磁力线分布对称性。这种方式通常称为双磁路。

改造以后的扬声器单元再进行实际播放,结果发现可见的振动幅度明显减小,听觉也更接近品质较好的进口单元。

为什么不对称失真能加大超低频振幅?

不对称振动可以等效为含有直流成分的振动,这个直流成分不是始终恒定的,有信号到来时,它存在,信号减弱以后它也随之减弱。这种现象可以看做是与音乐信号的包络线相对应,实际上是超低频信号。

这个超低频振幅会演变成电流的超低频成分,改变功放的电流变化。而直流(超低频)成分能在电路系统的很多储能元件中进行能量积累,并随着充放电的往复不断倍增,其原理很像是倍压整流过程(倍压整流原理就不展开说了)。这就出现两个结果:一个结果是储能过程阻碍了正常信号的传输,特别是幅度较弱的音乐泛音传输,器乐质感下降;另一个结果是超低频信号出现增强,能看到的低频成分加大(这部分声音是听不到的)。

关于低切改善下潜感受问题,很容易验证。只要会使用数字处理软件,就可以将原始音乐进行低频压缩,然后直接聆听效果。这里注意,不太赞成用模拟的均衡器做这样的实验,模拟电路会带来其他问题,使实验结果复杂化。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钱 +100 收起 理由
zjize + 5 + 10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361

主题

2

精华

137

威望

禁止访问

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10-9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请继续!

5

主题

1

精华

108

威望

超级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4-10-9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浦东 发表于 2014-10-5 18:33
看到就要乱顶!!!

看勿懂也要顶!

20

主题

1

精华

179

威望

超级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zjize 发表于 2014-10-9 14:55
写得好,请继续!

谢顶贴,谢评分。

20

主题

1

精华

179

威望

超级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号 发表于 2014-10-9 17:10
看勿懂也要顶!

谢顶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简单论坛

GMT+8, 2025-1-23 03:53 , Processed in 0.21373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